喜娘一想到这些个主子就头疼,至于老爷、三位爷和各位小爷身边的小厮,加上姑娘、奶奶、姨娘各房里的丫鬟、婆子、嬷嬷一堆,便是春杏、春梅二人有心去记也是记不住的。
便说如今喜娘所在的小石轩里,除去春杏、春梅两个,还有梁王妃安排的两个一等丫鬟,两个二等丫鬟,四个小丫鬟,两个粗使婆子。
春杏、春梅实属破例提到了一等丫鬟的份上,每个月有一两的月钱。
梁王妃安排的两个一等丫鬟原是别处的二等丫鬟,喜娘也就随着给改了名,分别叫春雨、春泥;两个二等丫鬟分别叫绿阴、绿意;四个小丫鬟:扇儿、屏儿、画儿、鼓儿;另外有马婆子和蔡婆子。
听春雨讲,如今院里的规制是按着府里姑娘们来的,因为不知道喜娘带了春杏、春梅两个丫头,如今院里还比姑娘们多两个一等丫鬟。
梁王妃那时府上人口简单,庶子庶女都养在梁王妃院里,等到十二岁分了院子,再领规制;如今府上人口一多,奶奶们不管,便求了王妃,索性各房庶子女都养在姨娘房里,等年岁到了,再分院子。
如果姨娘房里没有孩子,那只能有两个二等丫头,两个小丫头使的。
喜娘听后不得不感叹,偌大的王府表面风光,这光下人们的月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吃食,左右算下来一个月总得百十两银子,更别提其他地方。
不过如今大康盛世,王府势大,哪有不做生意的道理。只单说梁王爷的封地,就足够应付府上的瓜果蔬菜供给,当初梁王爷虽被贬,封地却一直留着。
喜娘将打听来的消息揣摩了一番,如今王府里,梁王爷和梁王妃是内外主事之人,她虽顶着妾氏的名头,却到底不是,当初信中写明,只求容身之所,那十万两就是她的孝敬。
而想要挣到这十万两,除去一开始的本钱,最重要的便是得到府上两位的支持,至于自己“玉姨娘”的名头,到底是不中用的,只单单她跟江大爷之间不可能有什么存在来说,府上的下人们便会见风使舵,不给自己找麻烦就好说的,另外王府也不会真得让她顶着王府大爷姨娘的名头抛头露面。
但只要能借到王府的势便可,想来梁王爷会安排好管事之人,她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脑子里的想法细化,拿出足够打动梁王的东西来便可。
只是喜娘还不知道,梁王爷虽对他有些兴趣,但并不相信一个年芳十八的闺中女子,能够在五年之内赚够十万两白银,所以一应事务都交给了府上的两位爷,而如今大爷对她避而不见,二爷那边有梅姨娘在中间,有些事情不便仔细详说。
喜娘如今还在研究大康律法,势必找出一条长久的生财之道,小打小闹倒是尚可,但想要赚够十万两,那势必要触碰到别人的利益,王府才是最大的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