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只是妹妹 > 第6章 一篇报道

第6章 一篇报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春玉不自傲,她知道自己只擅长家常的东西,要想保持糕点店的长期活力,得找专业人士。

林春玉实地拜访人们口口相传的民间好手艺,招聘有专业比赛证书、官方认定的师傅,将两种类型人才的长处结合起来,过程中花钱如流水。

徐雀看她到处跑,送了防晒霜、遮阳伞等等防晒用品,是家里人从外国带回来的东西,县城里买不到。

林春玉看不懂洋文,觉得密密麻麻,她说:“多贵呀!我抹点芦荟胶成了,黑点无所谓,别晒伤就行。”

林春玉不和妹妹聊生意,和徐雀聊,徐雀知道她的状况,店里有每日流水,一月一月堆起来可观,但林春玉的店才开了一年,积蓄不多,好师傅不等人,没法立马拿出优渥条件,怎么招的到人才。

徐雀不仅送东西,还送钱,“这点东西不打紧,你有缺的什么随意跟我讲。”

她意识到这行为会伤人自尊,补充道:“我不止是友情协助,站在商场的角度看,你的店很有投资的必要,你就当成是我入股。”

林春玉笑:“好,赚钱了绝对给你分成,红包弄个最满的。”

林春玉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有徐雀提供的金钱在后头支持,几项加在一起,顺利推出新系列新产品。

此时恰逢年底,徐雀带着记者采访一应商家,做千茂商场周年报道。

说不上有没有私心,徐雀做主添加了介绍店主的板块,男女老少的脸里面,林春玉这个年轻寡妇的形象很特别。

春节前,县里有些总结工作要做,立马有嗅觉敏锐的县城电视台记者跑来专访林春玉,写了篇寡嫂抚养小姑子的文章。

林春玉看了,里面的事确实是她的经历,经过记者出色文笔的加工,一下变得感人至深,尤其最后一段,写天气晴朗,嫂子拉着小姑子的手,看着乡村的天空,说:“我们要到天不那么蓝的地方去。”

林春玉不觉得多么苦累,日子是两眼睁开又闭上,一天天平淡地过去,她有种在读别人故事的陌生感,竟然读哭了。

这篇文章踩着过年的鞭炮声炸往各地,带动了年轻人进城发展、自主创业的热潮,因此□□门推了一把,让文章落到全国人眼中。

此时这篇文章的重点已经不在于人,而是脱颖而出成为一种象征。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无法预料,林春玉觉得自己没做什么,怎么稀里糊涂成了某种品德的活体代名词,林春玉有种不配得的慌张,她只是小老百姓,哪担得起这些。

那位记者的职位一升再升,她上门拜访林春玉,白清烧水煮茶,坐在林春玉旁边听她们讲话。

白清看着林春玉和记者加好友,林春玉手机里的联系人越来越多,白清只有姐姐和各科老师,外加一个官方班群、一个同学自己组的班群,有私人联系的就一个徐思雅,她们高二分在了一个班,白清总得留个知道徐雀动向的渠道,徐思雅是那个渠道。

白清学徐雀学得小有成效,她现在不明着疯,她藏起来,暗戳戳的,尽量不在姐姐面前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

她冷静地想:好,又来一个。

叫谢梦棠的女记者感谢林春玉,林春玉摆摆手:“没有,要换我谢谢你,你写得真好。”

谢梦棠个头高挑,形象明艳,举止是大大咧咧的外放形,很不拘小节,没想到能写出那么细腻的文字,她说:“你谢我干什么,领导层已经给了我奖赏,到你这儿,我难道还要写个获奖感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