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记被霸总精准扶贫的那些年【娱乐圈】 > 第22章 精准扶贫对象

第22章 精准扶贫对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去哪儿呢?”

“去孩子们心中的大城市。”

岳旸像是想到什么美好的事情,笑着问宁叶,“你知道大部分孩子都选的哪儿吗?”

“北京!”宁叶开心喊道。

“对,能坐飞机的基本都去北京,坐高铁没有直达或者太远的,就去省会走一走,落地都有导游带。”

“真好!”宁叶感慨道,又立刻问,“那你们有很多希望小学吗?每年举办这种活动花费大吗?”

“其实还好。各地旅游公司和酒店都是自家的,跟航空公司还有保险公司也都谈的是慈善项目的合作,费用可以减免一部分。”

“集团每年有固定的利润百分比拨出来做各种项目,只要得到半数以上部门内成员同意就可以。预算也是上一年就定好的,只要不花超,影响不大。而且还有各项税收利好政策,国家在这一块上现在是很支持的。”

这是宁叶从未接触过的部分,他曾经是爱心项目的受益者,等他长大后,遇上天灾人祸时,他也捐过钱,现在也定时捐助,但是岳旸他们做的是不一样的大事业。

“在想什么?”岳旸问。

“在想,去过旅游的孩子,对他们来说这代表什么呢?”宁叶喃喃道。

“目前还不确定,这个项目刚开展没有几年。但是希望小学的项目做了很多年了,已经出了很多批学成的孩子。”

“他们现在都过得好么?”宁叶问完又有点羞惭地笑了笑,“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有点傻?”

“不会,”岳旸安抚道,“我们也有追踪报告,但主要情况其实也就两种,一种是义务九年读完继续往山外考,读高中甚至大学的,一种是直接去打工,或者留在当地接手祖辈的农田牲畜的。”

“考出来的有一部分选择了回乡建设,有的留在了外地工作,建立新的家庭。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但大部分也算走出了大山,过上了相对更好的生活。”

“那……”

“没考出来的,读了书也比不读书要好。学新技术更快,脑子更灵活。有相当一部分留在当地或者学成归乡的带乡里村里一起搞各种农业种植,加工厂之类,跟以前地里刨食相比总归了多了一些希望,长空也有一些长期资助项目涉及到这些。”

从身边距离这么近的人嘴里听到似乎只有央视报道里出现的内容,宁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那,你说的那个什么‘盈亏’呢”?宁叶又问道。

“盈亏自负,资源调配。”

“对。”

“这个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我着实挨了点儿骂。”

岳旸看着宁叶有点吃惊的样子,喝了口茶继续道,“就是每年公司团队要对集团名下所有已脱贫地区建立超过五年的希望学校进行评估,综合当地经济水平,学生数量,政府各项举措等,划定是否能承担自负盈亏。”

“如果确认可以,那各项相关补助都相继退出,希望小学和初中全权交由当地政府部门管理。如果状况太差,比如生源严重不足,那可能就合并,裁撤一部分学校,原本建筑出租转做其他用途,各项福利当然也停掉。”

“那当地学校和相关部门能答应吗?你们部门内部也不会都同意吧?”宁叶理解了岳旸说的“被骂”,这种相对商业化的举措放在慈善中,很容易被人诟病。

“我们不会把资金真的撤出来,只是以省市为单位,相应倾斜道更加有需要的地方,这种控制在相同行政区内调整的方式能最大限度获得当地的支持。”

“而且评估方式很严谨,也会循序渐进地取消各项福利,让学校适应,后续的监管也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安排定期回访抽查。”

“明白了。花钱的地方太多,不好好调整和监管确实会出问题。”宁叶想到赞同地点头,想到小时候自己也是受过

“没错,部门内部一开始骂我剥夺孩子们的受教育权。但是长空资金有限,希望学校越开越多,如果不提早进行调整,有一天资金链无法支撑,最后能活下来的可能就只有状况好的这些,我只是逼他们提早适应,也让这个项目能够惠及更多更需要帮助的孩子。”

宁叶看着岳旸说起这些事情来认真又满足的样子,感受到他是真的把这件事情当很喜欢很重要的事业来做。

他双眼放空着看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的时候,如果不是好心人资助,他别说到大城市来,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未知数。

每次想起来他都感慨自己的幸运,也后怕于这一切都是个梦,一觉醒来他还是在那个逼仄的房间,而不是在这个飘着花香,有着美丽景观的花园喝茶。

但是岳旸今天一番话让他认识到,他的幸运不是偶然,是无数好心人切实的帮助让他有了今天,而跟他一样幸运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被遗忘,他们正在被拯救。

岳旸没有听到宁叶后续的回复,转头看他,发现宁叶眼角微微发红,似乎心绪起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