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这边的流浪汉大多都是些身强体壮的成年男子,这才能抢到有顶的囫囵房子临时居住。光是我们两人进屋调查,哪怕有左轮护身,到底还有些危险。”
“确实,你做得对,巴德探长,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
资深苟道玩家宁芙对此深表赞同。
摇齐了人手之后,或是为了在漂亮姑娘面前卖弄身手,某个看起来年级不大的巡警首当其冲,一脚踹开了摇摇欲坠的破门。
年轻巡警双手举起警用左轮指向屋内,嘴里高声喊着“警探巡检,全体人员抱头蹲下!”
随着破烂木门的碎片应声落地,在煤油灯的照射下,一阵翻腾而起的灰尘扑簌落下,呛得地上横七竖八坐卧着的乞丐一阵呛咳。
宁芙简单扫视了一下屋内的人员,在这栋房间的客厅内,大约有十来个乞丐在此过夜。
这些泰半带着不法兼职的乞讨者个顶个地身强力壮,哪怕有几个人身高稍逊,但看着也不似善类,没一个像是宁芙要找的凶犯。
明面上是没有看到,但宁芙也不敢确定,凶手是不是藏在其他的房间里。
破案要紧,要是让警探跟这群老油条磨嘴皮子的话,只怕要耗费不少时间,才能得到真假参半的消息。
仗着队友够多,宁芙反倒是起了自己盘问的心思。
在其余警探的惊诧目光之下,宁芙信手薅起一个蹲在她身旁的流浪汉,不动声色地发动起了话术技能。
“喂,我问你一下,有个大约这么高左右的小乞丐。”宁芙用手在肩膀位置比划了一下,“这家伙今晚在哪儿过夜,你知道吗?”
出乎其余警探意料的是,面对宁芙不太客气的提问,那位胳膊都比宁芙大腿要粗的凶恶汉子,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十分温顺地当场作答。
“小罗伊?不好意思,这位小姐,这我还真没注意过。像是这种事情,我们的头儿老迪克应该会知道,要不你还是问问他吧。”
随后,宁芙又在其余警探的敬畏目光之下,如法炮制,成功从被众乞丐的头目,警署常客老迪克口中,问到了那名瘦小乞儿的位置。
哪怕是回到了车里,巴德探长依旧是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宁,宁芙小姐。”
巴德探长磕磕巴巴地问道。
“您这是什么审讯手法?效果怎么会如此出色?”
还能是为什么?当然是姐开了挂呗?
这可是金手指的功劳,一般人学不来的。
想是这么想,但这话宁芙肯定不能说出口。
要是被别人知道,自己竟然极不科学的身怀异能,那宁芙的生命安危,可就不由她自己做主了。
面对宁芙的沉默,巴德探长也很识时务地没再追问下去,转而恭维起了宁芙的审讯(大雾)手法。
“我知道了,这一定是对于心理学的精妙运用!我听说过,有那种特别厉害的心理学家,能够用硬币之类的小东西催眠别人,问出想要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宁芙小姐您竟然还对这种新兴学科有所涉猎,比传闻中的大师还要厉害,靠着语言暗示就问到了实情。”
“……”
心理学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虽然宁芙这张人物卡确实点了不低的心理学技能,但这和她之前用到的话术也没啥关系啊?
行吧,这也省得宁芙再解释了。
面对着巴德探长天花乱坠的吹捧,宁芙还是选择默认了对方对于言语暗示的猜测。
虽然宁芙自己也搞不明白,就这两句问话,她究竟暗示了个甚。
按照乞丐头目老迪克指引的地点,巴德探长驾驶车辆,一路沿着维塔河畔行驶。
嘉斯珀市本身就坐落在维塔河的出海口附近,奔涌的河流将这座城市一分两半。
宁芙他们所在的乃是人口稠密的主城区,而在维塔河的对面,则是新近开发出来的工厂区。
哪怕是在浓黑的夜幕之中,今年刚刚完工的维塔利亚桥依旧难掩雄伟。足有25英尺的宽阔桥面,可以轻松容纳两个车道的车辆并排通行。
因其连接着河对岸林立的众多工厂,即使是这个时间点,依旧有不少值夜班的工人,神色疲倦地在大桥两旁的人行通道上鱼贯穿梭。
而在灯火通明的大桥下方,引桥的桥洞里,也有许多流浪汉发现了这个能遮风避雨的好去处,合衣蜷缩在桥洞地下,混过毫无希望的一天。
宁芙吩咐巴德降下车速,沿着引桥下面的小路慢慢前行。自己则摇下车窗,架起单筒望远镜,连同开车的司机巴德探长一起,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桥洞底下的每一名流浪者。
幸亏新桥业已开通,桥面上立起了不少煤气路灯,将桥面照得如同白昼,连带着引桥周围也安设了一圈灯火,并不是漆黑一片。
如若不然,在这样黯淡的夜色里,宁芙还不容易从扎堆儿取暖的乞丐里面,分辨出她要找的那位凶手呢。
远远地绕着引桥周围反复兜了三圈之后,宁芙总算是在某截桥墩的阴影里,远离其余流浪者的角落,找到了凶手那抹矮小干瘪的身影。
瞧那又瘦又小的抽巴样子,看着浑像个八九岁的小孩崽子,再往桥面投下的阴影里一缩,要不是宁芙视力不错,还真是难以发现这小子的身影。
“巴德探长,拿好你的左轮。”
巴德虽是一头雾水,但这人的优点就是肯听话。
听到宁芙的指令之后,巴德就拿起警署配发的左轮,右手食指贴在扳机外侧,做好战斗准备,时刻准备击发。
为了不惊扰到熟睡中的凶手,宁芙吩咐巴德探长将车听到稍远的地方,以防汽车引擎的发出的噪音惊醒熟睡中的凶手。
下车之后,宁芙拉着巴德探长,快步走到熟睡中的小乞儿身边,一把将熟睡中的嫌犯拽了起来,颇为戏剧性地讲道。
“巴德探长,请容我向你介绍,这位就是接连犯下了五起命案的幕后真凶,化名为罗伊的史蒂芬·路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