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江东风华录 > 第67章 67 指囷相赠

第67章 67 指囷相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若他今日不借粮资,恐怕,这伏于暗处的三百多壮士不会同意,谁家好人带兵来借粮?又看周瑜眸色,意味深长,极其复杂,鲁肃不禁浑身一颤。

说是借粮,但是还不还就不好说了。若是不借,他鲁氏的坞堡恐将被打下来“借”。

鲁肃家底不薄,他不仅有钱是土豪,还是个轻侠头子。宗族二百来人,招聚的轻侠少年也有百余人规模。他常往来南山射猎,实则是为训兵授战,虽不足周瑜部曲人多,若是一战,未知输赢。

鲁肃:“……”

鲁肃长叹一声,转移话题道:“几日前,我曾去西乡接济灾民,却逢袁术征民从役。那都伯威胁我,道是东城城内也正在掳民从征,我惊而折身回护城内百姓,却不曾想被其大骗。”

“竟有如此之事?”周瑜神色惊诧,稍显浮夸,但也确实是惊讶鲁肃丝毫不提借粮一事,反而谈起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他还是顺着鲁肃的话锋说下去,且看他意欲何为。

鲁肃无奈道:“那都伯我识之,是袁术在这一带的走狗,时不时就来掳些收成不好的民夫或流浪至此的难民去淮南征战。毕竟征战士卒,尚能有一口饭吃……”

周瑜默然,鲁肃亦顿了顿,而后继续说道:“我已竭力资助灾民,可却似无底洞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贫者依旧贫,难者如初难。”

“淮南子言:‘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若志气无而乞施舍,终难挽回颓势。这天下,如此难救。”周瑜沉声说道,又微微抬首,意味深长地凝视鲁肃。

鲁肃亦深邃地打量周瑜,二人对视良久,眼神交汇处锋芒暗显,目光尽处皆是巨大的野心。

鲁肃缓缓起身,理正衣衫,伸手齐肩指向后院,气若豪云道:“肃家有两囷米,各有三千斛,愿与周郎一囷,助周郎定天下、安万民。”

周瑜闻言猝然震惊,素闻鲁肃豪爽,没想到竟如此豪爽?真是受宠若惊,大喜过望,赶忙起身轻理衣衫,弯身拱手谢道:“子敬仗义疏财,公瑾没齿难忘!”

一斛即一石,为一百二十市斤,孙权为阳羡长一年俸禄四百石,周理为舒县县尉一年俸禄两百石,可想而知,三千石的价值,堪敌一城官吏三年俸禄。

周瑜抬眸仔细打量鲁肃,断此人定非池中之物。而他轻抚腰间宝剑细纹,淡然笑道:“周郎意气风发,谈笑间壮志难掩,肃应没有看错眼。”

周瑜感动不已,也知断不能辜负鲁肃的期望,朗声肯定道:“瑜定不负所望!”

“公瑾,酒、已煮好。”鲁肃提起火炉上那壶灼热的酒,为周瑜斟上。

周瑜举觞而敬,却是鲁肃先一饮而尽,周瑜粲笑不止,豪然将那酒吞饮。烈酒过喉,烫暖堂内寒风寂寂,灼热英雄恤民之愁。

对月饮酒、谈古论今,醉中疏狂、互诉壮心。二人结侨札之好,道是知己千杯少。

周瑜盛邀鲁肃南下,待时机成熟随他入江东,鲁肃却道再考虑考虑。

原是鲁肃早有耳闻,孙策为人骁勇剽悍,行事雷厉风行,素有江东小霸王之称,虽“宣扬”他欲招贤揽才,实则却诛杀名士高岱,甚至囚禁王朗于东海,这让鲁肃怎敢去?

就算周瑜夸孙策夸得天花乱坠,鲁肃依旧持怀疑态度。

但周瑜的劝说并非毫无用处,纵观天下十三州各路军阀割据,西之益州、荆州士族权势稳固、排异利己,东之徐州连年战乱名士南北奔逃,北之兖州曹操胁天子以令诸侯,南之扬州、交州政局未定,而据三郡的孙策,若再得周瑜拥兵奔赴,将是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方。

且孙策青年雄姿英发,未来不可估量,若鲁肃现在投奔,来年功成名就,前途无尽。

但鲁肃还是拒绝,周瑜只得一笑作罢。此间恩情,自是深记也。

周瑜离去未几时,便被袁术得知此事,遣使者来东城召鲁肃,令其上贡财物,任之东城县长。

鲁肃表面承之,但待这袁术之使携钱财归去后,便立即召集门客,谈论应对之策。不少门客见周瑜英俊潇洒,礼贤下士,待任何人都非常和善,生了投奔之心,陆续建议鲁肃去居巢投奔周瑜。

鲁肃尚有犹豫,毕竟举家搬迁不是易事。

及至前不久,鲁肃终认清现实,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与成大事,事不宜迟立即召集门客,着手准备迁往居巢投奔周瑜。是为家人安康着想,亦为胸中壮志所驱。

他召集家人及门客,沉声道:“中州纲纪尽失,贼寇横行、暴乱死起,淮、泗之间非久居之地,闻江东沃野千里,民富兵强,可以避此祸难,尔等可愿随我迁往江东,以观时势?”

宾客轻侠皆从命,无一反对。

鲁肃乃令家眷两百余人在前,轻侠私曲百余人在后,举家南迁。

袁术闻知,立即派人去拦截鲁肃。

因鲁肃此行拖家带口,行路异常慢,快临近施水岸时,无奈被袁术兵马追至。

鲁肃与五队袁兵正面对峙,部曲迅速持兵列阵,弓箭皆崩弦待发,又命人在远处将木盾立插于地,而他独身上前厉色劝告:

“诸位皆乃大丈夫,应明白而今天下大势。淮南兵乱政荒,法度废弛赏罚不明,擒我归去能获何奖赏?纵我离去能得何惩处?诸位,何必苦苦逼我。”

话音方落,骤闻崩弦声飒然回响,箭入木盾正心,鲁肃立身再取箭矢引弓千钧,出箭之势凌绝威然,直贯穿木盾。

取第三支箭矢时,鲁肃将箭头对准袁军的领兵小将,而后轻笑一声,将弓箭缓缓放下。

众袁军一时骇然,迟疑是否拼死一战时,那领头小将果断下令退兵。鲁肃所言不无道理,加上他又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若开战难免两败俱伤。就此撤兵归去也不会得到什么惩处,不如退去,得保安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