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听到了那熟悉的声音,抬手抹泪道:“权公子,我姐夫新丧,恕我不能奉陪。”
孙权慢慢蹲下身,将身上的钱囊一并取下,双手呈给他:“抱歉,这是我的一点歉意。”
“与你无干系。”吕蒙啜泣不止,猝又崩溃泪流,伏在邓当尸身上,痛心失声。
恰是时,孙策闻知此事引马归来,下马扶起吕蒙,转身令道:“诸兵听令,厚葬邓当!着任吕蒙为别部司马,领邓当故兵,兵力如旧。”
吕蒙的脸早已被泪水泥土浑作花乱一团,他再次以手拭泪,擦去眼角的脏乱,拱手泣声答:“多谢将军!”
吕蒙回首凝泪,提枪立地:“众部听令!随我攻入山阴城!”
孙策回首眺望城池,亦勒马而前,挥枪再战。
暮色苍茫中,山阴城中血雾笼罩,平民百姓倒无碍,只是那山阴周氏,曾在固陵拦截孙策的周昕、周昂一族,悉数被屠灭殆尽。山阴城中流血浮沟,求救声、求饶声、辱骂声直冲云霄。其余士族无不震撼,望而生畏,皆骇然闭门不出,然府邸之中,部曲皆持械待战。
会稽士族不知,这山阴周氏三兄弟周昕、周昂、周喁均与孙家不睦,周喁曾为袁绍大将,在孙坚勤王讨伐逆贼董卓的时候,攻打孙坚后方阳城,逼迫孙坚放弃勤王回归阳城。
其兄周昕曾任丹阳太守反对袁术入主淮南,抵抗当时被袁术派遣的吴景。周昕之弟周昂又被袁绍任命为九江太守与袁术争淮南,周喁亦领兵助之,被孙贲击败。
会稽周氏三兄弟与孙氏的恩怨,旁人或许会忘,但孙策,绝不会,他势将周氏一族尽灭,无人可阻。
得暗探来报,周氏族人周勃率残党东逃,与山贼黄龙罗聚党数千人设寨而战,孙策便亲率近卫,携孙静于高迁屯收揽的投效者董袭,前去剿杀,血流漫野。
青年董袭自请征讨,领其部百余人奋力杀敌,凭借对地形的绝对熟悉,绕山而亲斩黄龙罗、周勃头颅,携之归来以拜孙策,当即拜封别部司马,授兵数千。
孙策自领会稽太守,驱逐原有故吏改任部下,凡是参与城门守卫战役的士族,一一诛族,其余百姓或士族,皆礼待有加。
会稽郡领土五倍于吴郡,山阴一带繁荣富庶,沿海物资丰硕,加上王朗降兵七千人,孙策入此会稽,自是实力大增。
次日黄昏时分,孙策于会中犒赏大将,分封诸臣。
孙策令道:“长史张昭,领抚军中郎将,与孤共执文武事。孙静随孤破固陵有功,拜吴郡都尉,镇钱唐。”
孙静却婉言谢道:“将军,静不喜出仕,愿还故土。”
孙策顿时惊得一愣,但再度诚恳请地道:“叔父助我攻取会稽,其功至伟,当受重封!”
孙静依旧摇头拒绝:“我素日感身体不适,愿还故土,近坟墓宗族。”对于孙静来说,孙坚战死后,他昔年那征战热血早已被消磨殆尽,而今身体也不甚好,只怕大限将至,唯希望能陪陪家人孩子。
孙策一时沉默,过了半刻钟,才缓缓说道:“拜孙静奋武校尉,镇守富春。校尉,可愿承此?”
富春,正是孙氏宗族所在,孙静倒不再拒绝,却仍是凝重而皆知,官职加身,总是有太多束缚,他欲为闲云野鹤,看来,此生是不能了。
孙策又分遣诸臣镇守四方,道:“程普,拜吴郡都尉,镇钱唐。全柔,拜丹阳都尉,镇石城。芮良,拜会稽东部都尉。韩晏,拜会稽南部都尉,将兵征讨王朗。””
“报——”诸将领命之际,门外信使急入,大声呼喊,似有十万火急之事。
孙策令道:“讲。”
“秉将军,曹孟德迎陛下定都许县,远去洛阳。而陛下以其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赐节钺,现大权尽归之。”
孙策等人皆大惊,曹操竟敢如此嚣张!专断朝政,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其野心昭彰,兵指江东是迟早的事。
李术迟疑道:“将军,今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若不从,岂非直接定论为反贼?”
孙权并不认同,反驳道:“非也,如今中原朝廷有袁绍、袁术与之抗衡,短时间内曹操难染指江东,将军当趁此间隙,收复庐江、豫章等郡,拒长江天堑而北望,休让乱臣贼子一手遮天。”
孙策惊诧地看向孙权,众臣的目光纷纷亦落在孙权身上,一时惊叹不已,李术黯然生愧,不屑与不满,尽露于脸,自是恃孙权无法看见。
“权弟所言不差。”孙策嘴角扬起一弯弧度,看向孙权的眼神里充满自豪与欣慰。他思索片刻,肃声令道:“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你二人携孤奏章拜谒许都朝廷,进贡方物与曹操,表孤之臣心。”
二人领命退去,张昭又谏:“将军初入会稽,当休养生息。于外会稽群族不服,于内固陵战中邓当牺牲,皆应安抚。臣之拙见,短时间内应暂止西向。”
孙策闭眼沉思,认同张昭的意见:“张公所虑甚是。传令,三军修养,整军纪、定人心。”
宴后,孙策将两个弟弟单独留下,将一封书信递给孙权:“吴郡太守朱治将举卿为孝廉,任卿为阳羡县长,此为出仕历练,权弟可要认真。”
孙权诧然道:“我无名在身,怎堪察举孝廉?”
孙俨笑道:“仲兄这就不懂了罢?朱治是阿兄麾下,自当随阿兄之意来察举这孝廉,只可惜一郡一年只能举一位,不然,我此时呐,也该是个孝廉!”
孙策抬眸瞥了眼三弟:“我看你资质不足,定言朱公,近三年内不得察举你。”
“别!阿兄别!”孙俨赶忙纠缠,这孝廉可不易得,多等一年便多等一年,别把名额玩脱了才是。
孙权叹道:“阿兄如今领太守,此年亦可察举一位孝廉,不知,阿兄可有属意之人?”
孙策摇头道:“不急,待我仔细斟酌。今方入会稽,须待观摩。”这举孝廉是太守举本郡之人,孙策为会稽太守,则需要举会稽人。
孙权又道:“阿兄……可否将幼平予我,共治阳羡?”
“为何?”
“我与幼平素相识,爱其为人,愿与共事。”孙权拱手答。
孙策笑道:“是怕孤身往阳羡,难以镇服官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