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冉卉收拾了一下准备出门。
小姌儿就快放学了,冉卉得去接她了。
自从小姌儿开始上学后冉卉每天就多了一份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每天接送她上下学。
看着小姌儿飞奔过来扑到她怀里,笑呵呵的,冉卉抱着她,“今天怎么这么高兴?”
小姌儿笑得灿烂:“老师今天夸我了!老师夸我画的画很好。”
“是吗?小姌儿真厉害。”冉卉毫不吝啬地夸奖她。
冉卉牵着小姌儿的手,“我们回家吧。”
“好!”小姌儿说,“等回到家我让妈咪看看我画的画。”
等回到了家,小姌儿迫不及待从自己的小包里翻出了那幅画,拿给冉卉看。
正好言殊也回来了。
冉卉看见他,奇怪道:“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早?”
“工作结束得早就回来了。”言殊看了一眼冉卉手里的东西,“在看什么呢?”
冉卉笑着把画拿过去和言殊一起看,“小姌儿画的,老师还夸她了呢。”
“这么棒!我看看。”他看向小姌儿画的画。
上面画的是一只美丽的蝴蝶,可小姌儿用的并不是常见的儿童绘画方式,不像平常孩子画的卡通简笔画,反而还有点复杂。
那只蝴蝶看上去并不柔美,给人一种有棱有角的感觉,还有一种机器绘图的感觉。
但这是小姌儿纯手工画的。
她居然会画这样的画。
冉卉看到的时候都觉得有点新奇。
那只蝴蝶以严格对称的方式呈现于纸上,好像就是画了一半,另一半是复制粘贴的一样。
冉卉问她:“这个蝴蝶是用什么画的?”
小姌儿又从包里掏出了一盒彩笔和一把尺子,“用这个。”
冉卉看了眼她手里的尺子,又看了一眼那幅画,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只蝴蝶看起来有棱有角的了,原来是用尺子画的吗?
冉卉绘画喜欢随心所欲,用明亮的色彩和柔美的线条来展现一切事物,可小姌儿却不是,她惯用严谨的线条和比例突出画的严谨。
“怎么会想到这样画蝴蝶?”冉卉问。
小姌儿歪了一下头,嘟着嘴疑惑道:“不好看吗?”
“没有不好看,妈咪只是觉得你这幅画很特别,想知道你为什么这样画。”
小姌儿说:“这只蝴蝶的翅膀两边是一样的,它的身体和头也是一样的,我觉得这样很好看。”她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说:“我还画了很多呢,我去拿给妈咪看。”
她飞奔进自己的房间,然后拿了很多画出来。
冉卉接过小姌儿的画,一幅一幅看了起来。
她发现小姌儿画的每一幅画都类似于蝴蝶那幅,不管是画花画鸟或是其他的,风格都很相似。
言殊也看了这些画。
他拿起其中一幅画,“这朵花画得挺有意思的。”
“怎么有意思了?”冉卉凑过去看,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哪有意思,不就是一朵花吗?只能说画得很严谨,像描绘的构图一样。
言殊指着画,解释给她听:“你看啊,这朵花有一百二十片花瓣,排列成六角花冠,排列得很整齐,相邻两角花瓣排列为18轮,全都符合黄金分割比。”
冉卉画画也讲究比例,但也不会像言殊说得这样,什么形状,排列都太过整齐。
冉卉倒是指出:“这花是十八学士吧,我之前也画过。”不过她画的和小姌儿画的这种风格却相差很多。
小姌儿指了指外面,“我觉得那朵花好看我就画了。”
冉卉看了一眼小姌儿指的方向,外面花坛里确实有很多花,其中一株正好是十八学士,看来小姌儿是看着那株花画的。
刚才听了言殊说的,虽然她不理解这花符合什么黄金分割比例,但是小姌儿能画出来,说明她可能也能“理解”这种比例。
冉卉之前就察觉到小姌儿对数字很敏感,对数字一类的东西都很感兴趣。
难怪她能画出这样的画。
她看了一眼正在看小姌儿画的言殊,又想起他刚才说的。
原来小姌儿对数字感兴趣的特质是随了言殊啊。
言殊就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男,从小就对数学计算一类的东西感兴趣,现在小姌儿也是这样。
言殊看完了小姌儿的画,对冉卉道:“我觉得小姌儿画画得这么好一定是遗传了你。”
冉卉想笑,她觉得小姌儿像他,而言殊又觉得小姌儿像她。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不一样的美学。
***
这天言殊和冉卉带着小姌儿去看卓桓和于宁。
他们到了之后就看见于宁正抱着孩子,小家伙醒着,但不吵也不闹,转着一双大眼睛看着他们傻笑。
“七七!”冉卉逗了逗他,“好乖啊。”
小姌儿站在一旁,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小家伙。
于宁说:“小姌儿也来看看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