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啦

繁体版 简体版
下书啦 >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第178章 第一百七十八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苏丽珍点头:“对,就做你的这款拼布包。”

其他人顺着她的目光一起看向那只被放在床头柜上的拼布包,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吕新芳却有些犹豫:“可是我这布袋都是用没人要的碎布拼出来的,也不像人家百货公司里的帆布包,用得都是整块的好料子……这样的东西,会有人愿意花钱买吗?”

这次不等苏丽珍开口,一旁的万美君忽然道:“肯定有人愿意!芳姐,你不知道你做的这个包私底下多受女生欢迎。”

“我和思彤借你的包用的时候,咱们班好多女生都来问过。只是你平时来去匆匆的,大家跟你私下接触的少,所以都不好意思直接跟你打听而已,其实她们都可喜欢这个包了!是吧,思彤?”

刘思彤也点头:“对,而且不光咱们班,还有隔壁金融班也是,所以我觉得小六的这个主意能行!”

吕新芳还是觉得没把握:“可是我这包在我们老家那边,都是穷困得买不起整料子的人才用的……你们不知道,我们那边都叫这种补丁做成的包叫‘讨饭包’的。”

“什么‘讨饭包’!”苏丽珍不赞同道,“这种由碎布头拼成的包,按说也应该叫‘百纳包’,历来是很有讲究的。”

“咱们老祖宗过去有百衲衣、百纳被,谁家的小孩子要是多病多灾、不好养活,家里的长辈就会挨家挨户讨一块布头,制成百衲衣或百纳被,小孩子穿用了能祛病化灾,说是护身符也不为过。”

“这明明就是好东西!”

只不过头些年,大家日子过得穷,人们穷怕了,骨子里就稀罕一切能象征富贵的东西,开始厌烦那些好似始终与贫穷挂钩的老物件,连带一些老习俗也同样变得不招人待见。

所以百衲布做的包也成了“讨饭包”。

寝室里,除了家是农村的吕新芳外,其他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百衲衣的事,一时都给听住了。

苏丽珍又劝吕新芳道:“芳姐,咱们退一步,不提这些旧风俗,只说你做的包,这其实就跟做菜是一个道理。同样的材料,但是不同的人做出来的味道也千差万别,所以材料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你的设计和手艺。”

“芳姐,事实证明,很多人喜欢你的设计和制作手艺,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是完全可行的,你其实可以自信一些。”

大家也觉得苏丽珍的主意好,都劝吕新芳,让她放心大胆地去试一试,毕竟她的好手艺有目共睹。

而且做这个拼布包成本也不高,就算头一批试水的包包卖得不好,也有她们寝室其他五个人帮忙兜底,可以全部买下来自己用或者送人。反正有些事不用明说,大家心照不宣,绝对不会让吕新芳赔本。

吕新芳在大家的鼓励下也逐渐动摇,最后她深吸一口气,痛快地点头道:“好,那我就试一试!”

她想着,就算自己做出来的包卖不掉,也可以送给几个可爱的室友妹妹。毕竟自打出事以来,几个女孩就一直为她奔走忙碌,她心里很是感激,只要她们不嫌弃她的包用料低廉就成。

双方都自觉为吕新芳的拼布包找好了“出路”,立志不叫对方吃亏。

这时,陈红梅忽然接过话道:“芳姐,我看你的衬套、被单上有一些很漂亮的小花样,那些也都是你自己绣的吧?”

吕新芳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道:“是我自己绣的……家里给我的这些料子因为放的年头太多,所以边边角角难免有糟烂,我舍不得都裁掉,就顺手绣点花上去,瞧着好看些。”

一听这话,包括苏丽珍在内的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难怪吕新芳只靠一双手,就能把一堆平平无奇的碎布拼成一只美观时尚的包包,原来她手上的针线功夫这么厉害!

要知道这可是刺绣,正儿八经的传统手艺!搁现在,除了那些家学渊源的,可没几个人会了。

万美君一拍巴掌,激动道:“芳姐,你有这本事,别说做拼布包,就是随便绣点手绢啊、头巾什么的,也照样能卖钱啊!”

虽说现在都时兴“洋货”,比如的确良衬衫、尼龙丝袜这些,但也不是说正统的古典手艺就没人稀罕,像是刺绣这种需要真功夫的技艺,照样供不应求。

所以还别说,万美君这个主意真是不错。

大家忍不住把万美君夸了一顿。

万美君得意的不行,使劲挺了挺小胸脯,一脸骄傲道:“看看,我万小五也是很聪明的!”

结果被刘思彤和管明月按住,朝着胳肢窝一阵猛挠,万美君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瞬间投降。

笑闹了一阵,大家又好奇问起吕新芳学了多久的刺绣。

吕新芳也没想到室友们对她会绣东西这件事这么重视,见大家满眼崇拜地看着自己,一时失笑不已。

“其实我只是跟我奶奶学了几年,而且我天分不高,手艺也是平常。我记得小时候,我奶奶经常会绣一些手绢、枕套这样的东西,每年都会有人到村子里来收,奶奶靠着刺绣也能给家里添些收入。”

“我是我们家这一辈唯一的女孩,那会儿看我奶绣的东西好看,就吵着要跟她学。这么学了几年后,我奶的眼睛不行了,再也拿不了针,我也就不学了。”

既然提到了家里人,吕新芳就顺势说起了自己家里的事。

其实她并不是那种因为家里困难,为此就自卑地不愿提起这些的人。

之前一方面是实在忙碌,再者也觉得没必要特地搬出来说。

现在难得有空闲,看着团团围坐在自己身边的室友们,她也想说一说自己的事,也省得室友们因为顾虑她的心情,总是小心翼翼地说话。

吕新芳的老家在冀省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那里人多地少,也没什么特产,人们祖祖辈辈都很贫困。

吕新芳的爷爷会点木匠手艺,加上有几分胆气,年轻的时候就离家独自去县城闯荡。也是在县城里,他遇见了当时做丫鬟,跟主家逃荒过来的吕新芳奶奶。

吕新芳的奶奶原本是那户人家小姐的贴身丫鬟,只是那家小姐在逃荒路上不幸生病夭折了,吕奶奶就被主家以半个银元的价格卖给了吕爷爷。

吕奶奶虽然身世坎坷,但她识字会写,也见过一些世面,因此很得吕爷爷爱慕,夫妻俩成婚后感情一直很好。

后来抗战爆发,吕爷爷为保护妻儿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下,独留吕奶奶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存活。

吕新芳的爸爸是吕奶奶的二儿子。吕爷爷去世的时候,他还在吕奶奶腹中,是个遗腹子。

不知道是不是吕奶奶孕中遭逢大难,伤心过度,吕爸爸出生后先天聋哑,身体也比较瘦弱。长大后经人介绍,他娶了邻村一个因伤至哑的孤女,就是吕新芳的妈妈。

吕爸爸和吕妈妈成婚后也有了两个孩子,吕新芳是妹妹,她上面还有一个哥哥。

比较幸运的是,吕新芳和哥哥都很健康,并没有任何聋哑的迹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