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总也静不下心来。
她难得准点下班,行里的同事打趣道:“罕见啊,宋妍这么早就回家了。”
宋妍笑而不语。
从行里出来的时候,碰巧遇见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孩子蜂拥而过,宋妍愣了一下,小时候的记忆就这样闯到她的大脑里。
她和李越的关系,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的他们天真又活泼。
李越也没有现在的刁钻刻薄,这些都是属于大人的词。
那时,他们是巷子里仅有的两个同龄人,同龄的孩子总有更多的话题。
又因,李越父母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相比于住家里,他们更多住在工厂,而宋妍父母那时感情还算和谐,这为两人的来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再加上两家离得近,他们不可避免的终日混在一起。
宋妍现在想,更多的原因大概是那时候不流行报课外班,所以年幼的他们有更多玩耍的时间。
他们会一起窝在李越家的地板上看龙珠,为悟空娶了琪琪而不是布玛而难过流泪。
他们很少有观点一致的时候,大部分时候,两人都会为了自己的观点而和对方争论不休,但在悟空的婚配问题上,两人观点高度一致。
他们不是没恼的时候。
大多数情况是,他们上一秒还搂着肩膀去买一毛钱一根的冰棍,下一秒就因为你吃的我这口,比我吃你这口大而生气。
李越那个年纪哪里懂得什么叫绅士风度。
计较起来的时候,两人谁也不让着谁。
偏偏好的时候,又黏乎的像一个人。
所以这种恼总是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经常是,其中一方照常去找另一方玩,被找这人也不扭捏,顺着台阶就下了。
记忆中,也有过一次大吵。
那是盛夏。
傍晚的时候,李越的奶奶很喜欢在院子铺个凉席,她头发花白,腰弯得很厉害,宋妍现在还记得她手摇蒲扇的样子。
李越一般洗完澡后就会来喊她。
两人同奶奶一起躺在凉席上。
那个年代手机还没有普及,两人闹够了,就一人睡一头,四只脚丫在一起互蹬,他们力量悬殊不大,所以就算是这样的小游戏,他们也玩得不亦乐乎。
经常蹬着蹬着脚打滑,两人的腿不受控地砸向奶奶身上,她也不生气,拿着蒲扇给他们一人身上轻打一下,并嘱咐:“快别闹了,一会该成真打了。”
他们怎么可能停止?就算是宋妍累了不想玩了。
李越也急得不行:“快来快来,还没决出胜负呢。”
两人继续这个无聊的游戏。
然后就恼了,具体也记不清是什么情况。
他们先是互相赌气不说话。
奶奶出言劝和后,他们罕见地没有顺坡下驴,反而互放狠话。
“你前天去我家吃包子的,还给我。”
“你昨天吃了我家苹果,你先还给我。”
“……”
诸如此类。
两人都不是小气的人,但不知为何说出这种幼稚的话。
他们自然不是真的要对方还什么,但这种话还是很伤人心。
宋妍忍着眼泪离开李越家的时候。
她想,以后再也不来找李越玩了。
然后,他们就真的没再找对方。
记忆中,这是他们之间最长的一次冷战。
宋妍曾经回想过很多次,如果是她的错,她是愿意道歉的,偏偏,不管怎么绞尽脑汁地想,关于那段记忆总是很模糊。
是谁先生的气?又是谁先口出恶言?
她实在想不起来。
虽然谁也不找谁,但两人是对门邻居,又上同一个学校,想不遇见都难。
偶尔遇见的时候,他们也煞有其事地装作没有看见对方。
最初两人还是负着气的,看都不愿多看对方一眼。
但随着时间的拉长,他们也就没什么生气的了,变成了有点尴尬。
尤其是她和母亲出门时,偶遇李越和他奶奶。
母亲好奇,平日里的两人一见面就拌嘴,现在怎么连话都不讲,奶奶讲述了那晚的事,并说故事的最后两人已经“绝交”。
这样幼稚的话,自然引来两个大人的玩笑打趣。
“哎呀,绝交啦,那李越,阿姨刚包了肉包子,你要不要来阿姨家吃呀?”
宋妍偷看李越反应。
单独面对她时,他还是一脸倔强,眼皮耷拉着。
但,当对象换成她母亲张方礼,他又是另一番模样。
“阿姨,我以后都不敢吃您家的东西了。”
“怎么说?”张方礼一脸疑问。
“我怕她又让我还回去。”他说这话的时候,既没看宋妍,也没指着宋妍,但他话里的“她”还能有谁。
“不怕,你吃的是阿姨的,又不是吃她的,你来吃,阿姨欢迎你。”
母亲为人热情大方,尤其擅长做美食,她为人又热情大方,做好后总会给四邻街坊分些。
往常这些吃食,都是直接送到各家的,这样的活自然是宋妍来做。
轮着送到李越家的时候,她故意找借口,说肚子疼不去。
却没想,这天李越直接出现在她家。
那时,两人左不过10岁上下。
宋妍还处于成长尴尬期,头发又黄又少,母亲为了不再让她这仅有的两根毛分走营养,硬是给她剃了男孩发型,巷子里多的是叫她“假小子”的人。
与宋妍截然不同的是,李越完全没有这种尴尬,他好像生来就好看,加上他父母常去国外出差,总给他带些国外的洋玩意,所以他穿的用的,都比别人不知道洋气多少。
此时,他正吃着她母亲包的包子。
宋妍看到他后,立马把眼神移开,然后就准备走开。
李越却拦住她去路。
他咬了口包子说:
“小九,这口包子,要不要还你。”